第69章 回来-《在年代文里当极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到了宋家,沈燕对于红的到来很是欢迎,还帮忙收拾了间客房出来,小八两和小九两两个小人儿人来疯似的,拉着于红屋前屋后的跑,搞得小严都没办法帮着做菜,得跟着后头追,生怕两个小祖宗磕着碰着。

    等几圈跑下来,于红已经将赵萍的事彻底抛诸脑后了。

    到了晚上,怀着忐忑的心情,于红拉着苏锦绣说了小半宿的话,才放她回了房间,第二天早晨,于红也是一大早就起床了,帮着沈燕做早饭,苏锦绣则是坐在小凳子上,端着个碗,给两个孩子喂肉松粥。

    “这是什么?”于红还是头一回看肉松。

    “肉松,我自己做的。”苏锦绣用筷子夹了一点塞到于红嘴里:“这是鸡肉松,好几斤才做了这一罐子。”

    “乖乖,这可真是太金贵了。”

    于红倒抽一口气,可嘴巴却是不由自主的砸吧,不得不说,这肉松可真是太香了,难怪双胞胎抢着喝粥,可不比咸菜好吃多了。

    “可这东西吃了对孩子身体好呢。”苏锦绣又挖了一茶匙的粥,双胞胎像两个小雏鸟似的,脖子伸好长,就想看看这一勺落在谁嘴里。

    八两性格强些,够着脖子喊:“妈,妈,喝粥,粥……”

    苏锦绣一勺子就塞她嘴里去了。

    九两看的直瞪眼睛,然后就有样学样的够着脖子喊了。

    快要到中午的时候,相亲的男同志到了。

    他跟着小严后面走进院子,看着比小严还高半个头,身材高大,腰板子笔直,因为戴着帽子,又有太阳,所以半张脸被帽檐遮住了有些看不清,但是却可以看见坚毅的下颌线。

    苏锦绣忍不住的用手肘撞了撞于红的后腰:“于红姐,你快看。”

    她们俩这会儿站在二楼书房,偷偷的透过窗帘的缝隙朝下看。

    也不知是不是她们的眼神太过放肆,还是下面的人太过警惕,苏锦绣的话音刚落,那人就突然抬头,朝她们这个方向看过来,苏锦绣倒是还没什么反应,于红却是猛地往后一腿,手不由自主的抚上胸口。

    再一看,耳根都红了。

    很快,下面传来沈燕的呼唤声,苏锦绣一把拉住于红,带着她下了楼。

    于红也进入了相亲状态。

    相亲的军人姓周,叫周霆,是宋征军手下的兵,是下头一个连队的指导员,老家是云台省城的,家境还是可以的,父亲是个警察,母亲是云台制衣厂的生产主任,他是家里的长子,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,弟弟今年上高中,大约明年也要考大学了,两个妹妹年纪还小,才上初中。

    按理说这样的家庭不该找不到媳妇儿的。

    之所以拖到二十六七岁还没结婚,是因为前头家里给定了一个,结果他因为出任务和家里没了联系,那姑娘家里觉得姑娘二十二岁了,等不起了,就退了亲嫁人了,等他任务结束才知道这件事,这才耽搁了下来。

    周霆身材高大,长相算不上俊美,却也是正气凌人,站在旁边就充满了安全感。

    再加上他本身性格算不上强势,和于红说话的时候,也是温温和和,轻声细语的,而且说话很有分寸,一看就是平常做多了思想工作和政治教育的。

    “那你以后还会出任务出很久么?”于红低着头,有些不好意思的问。

    “不会,自从那个任务结束后,我就转为指导员了,以后主要负责队伍的思想工作,这是文职工作。”

    周霆的皮肤有些黑黄黑黄的,这会儿再加上红,看着就油亮油亮的。

    “那就好。”

    周霆一听,眼睛先是一亮,然后更是局促的攥了攥手指。

    苏锦绣一看这两人的反应就知道有门儿,忍不住激动的握了握沈燕的手,沈燕也跟着激动,反握回来,用力的晃了晃。

    周霆看着有点憨,实际上还是有点滑头的,两个人出去走了一圈,回来已经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候。

    于红也是脸蛋红扑扑的,眼底透着满意。

    显然,这两人是看对眼了。

    晚上于红又在宋家住了一夜,闺蜜俩夜话,苏锦绣忍不住的问于红感觉。

    于红手搓着枕头巾:“有啥感觉不感觉的,我就想有个能依靠的人就行,最重要的是,这人可不能打老婆。”

    “那不能,他自己就是搞思想工作的,要是打老婆的话,以后还怎么带手下的兵啊。”

    于红忍不住咧开嘴笑了。

    苏锦绣也跟着乐呵,不过该提醒的还是得提醒:“对了,这事先不急着告诉赵萍姐,等定下来再说。”

    “咋了?”于红有些诧异的看着苏锦绣。

    “她那边凄凄惨惨,你这边和风细雨,你这不是诚心往人家心口上插刀子嘛,再说了,她不是也要谈对象了么?等她找到对象带给咱们看的时候,你再告诉她,这不大家伙儿都高兴了嘛。”

    于红若有所思的点点头:“你说的对。”

    这一场相亲可以说是完美收场。

    后来的几个星期,几乎每个周末周霆都会约于红出去玩,有的时候是看电影吃饭,有的时候是去爬香山……短短的三个星期,周霆就给部队打了恋爱报告,算是把这关系给定下来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看他们相处的怎么样,要是能成啊,想来结婚报告也不远了。

    于红也给家人打了电话。

    原本于红的爸妈还有点不高兴的,后来一听于红这对象条件这么好,还是京城里的军人,对于红的态度立刻大变,嘘寒问暖的仿佛对这女儿多么看重似的,反倒是于红的大嫂,一如既往的恶声恶气,但是话里却都是关心,希望于红能保护好自己,不要被人给骗了。

    后来得知是下河村一起下乡的知青家里的长辈给介绍的,才算是放下了心。

    这边进展顺利,苏锦绣那边情况就复杂很多了。

    复考的建议是苏锦绣给出的,本以为只是一次单纯的月考,却没想到,居然还真抓出不少害虫,有些考的特别差的同学被秘密调查,类似于路玉米这样代考的少,顶替学籍的人占大多数。

    被顶替学籍的,有的疯了,有的被逼着嫁了人,有的还不知道自己考上了大学,正在家里种地,还有的……人已经没了。

    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惨案,汇成一张张诉状,摆在了他们的桌子上面。

    据说上面的大首长和平首长都动了真火。

    因为顶替学籍的,家里都是有些势力和资本的人家,那些被顶替的,则多是一些家庭贫苦的孩子,上面的怒火很快燃烧到了这些大学,许多人在课堂上直接被人带走,那气势汹汹的模样,像极了当初老师们因为学生举报,而被带走的模样。

    这些人被带走了,直接被批‘道德极其败坏之人’,档案上染上污点,根据被顶替者的情况来定罪,被顶替者的情况越凄惨,他们所犯之罪就越重。

    据说有个农村女孩子,因为被顶替了学籍,回村的路上就爬进了河里丢了性命。

    顶替那孩子的是县城里一个主任的侄女儿,如今那个主任和侄女儿直接进了监狱,家里人也因为这事儿被周围的人家指指点点,根本抬不起头来。

    那些还活着的,对未来还有希望的学子们,拿到自己的学籍后,忍不住的跪地,对着京城的方向磕头,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