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 邀请-《在年代文里当极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忙忙碌碌又是一礼拜,七巧板节目顺利播出,正好是暑假期间,一瞬间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,尤其是那开头的名师讲堂,以及那半个小时的儿童综艺,深得家中父母的喜爱。

    当然,父母喜欢的,孩子们就没那么喜欢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开头的名师讲堂,周玉竹录制的是第三期节目,前面两个人都是数学老师,出了两道趣味奥数题。

    家长们陪着看电视,还把题给抄下来了,让孩子学着思考。

    周玉竹在家也陪着星辰两兄弟练,看他们抓耳挠腮的样子,想了想,还是把之前准备的数学题给收了起来,连夜写了一则古诗词讲解,因为时时刻刻记得苏锦绣说的语言要风趣幽默,她还对着镜子练习了很久。

    第二天,她特意找人帮忙撸了个妆,换了件漂亮的衣服才去了电视台。

    录制的时候,她面带微笑,声音温柔,语言生动有趣,让人如沐春风,比起前两天那两个有点严肃,一举一动都显得格外有威严的老师,这个周老师就很得孩子们喜爱了。

    至少晚上父母让背诵周老师讲的诗词的时候,也没那么抗拒了。

    见周玉竹一切顺利,苏锦绣也就不再关注。

    她如今正到处打听京城里做鞋的老手艺人。

    京城布鞋,在几十年后可是全国知名的,可如今,京城里正儿八经做鞋的却很少,所以苏锦绣在厂子里到处打听,最后还是刘金涛回去问自己的妻子,才得知这么个人。

    据说是个老人家,她奶奶以前是京城格格府针线上的,做的一手好鞋子。

    后来格格府没了,她出府嫁了人,男人是个货郎,她就做鞋给男人卖,后来孩子大了,又把手艺传给了孩子,因为鞋做的好,哪怕在集团倒下前,也有人偷偷拿着粮食来换鞋穿。

    苏锦绣得到地址后,就找上门去了。

    老人家都七十多了,眼明心亮的,家庭条件不错,孙子都是厂里的工人,是难得的和睦之家。

    一听苏锦绣说想给家里长辈做几双鞋,老人家想也没想就答应了。

    她带着几个儿媳妇,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做了十双鞋。

    苏锦绣给了二十块钱手工费。

    老人家没要,只说知道苏锦绣是京美的厂长,说家里的孩子都喜欢她们厂里的动画,就当送给苏厂长的了,苏锦绣哪里能要啊,匆匆把钱塞到老人家怀里,就忙不迭的跑了。

    晚上回了红叶山。

    苏锦绣把十双鞋拿出来,留了两双给宋清华,其他的几双,宋征军两双,沈燕两双,剩下的四双全给了宋玉轩。

    “这是托老手艺人做的,羊城那边气候常年都比较热,这鞋穿了不捂脚,透气的很,走在路上还不磨脚,款式虽说老了点,可也是好看的。”

    宋玉轩拿到鞋有些受宠若惊。

    这些年,因为当初的愧疚,只要宋清华两口子用的上的,他都愿意去做,他想要赎罪,老四那条命,太重了,重到他觉得这辈子都还不起。

    他从没想过从他们身上获得什么回报。

    可此时此刻,他看着眼前的鞋子。

    手工的痕迹很重,但是针脚却很细密。

    “好好。”宋玉轩一边点头一边伸手接过鞋子,他眼圈微红,鼻子酸涩,压低着脑袋不想让别人看见他的失态。

    急急忙忙的走到沙发那边:“我试试看。”

    鞋子很是合脚。

    站起来跺跺脚:“这鞋底子真软和,像踩在云朵上似的。”

    “特意让他们在里面加了层丝绵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这底子是布的,容易磨吧,我以后留在家里穿。”宋玉轩舍不得的摩挲着鞋底子,脑海里已经开始琢磨,要不要把家里贴上木地板,或者瓷砖了。

    “确实,要是有那种薄的牛筋底就好了,贴上去就不容易磨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感情好,我托人帮忙找找,找一些回来贴鞋底子上。”宋玉轩一听有解决方法,忍不住的就笑了,抱着鞋高兴的像个孩子:“这几双先放行李箱去。”

    “行了行了,赶紧把鞋收起来吧,该吃晚饭了。”

    沈燕也高兴,脸上都是带着笑。

    她现在只剩下老三这么一个儿子了,偏偏这个儿子还没老婆没孩子,年纪又不小了,沈燕多多少少为这个儿子感到担忧,她倒是想指望宋清华两口子能照顾点呢,可偏偏老四又因为老三没了,她还真开不了这个口。

    如今看见苏锦绣给宋玉轩做鞋子,这提了很久的心啊,终于落了点下来。

    “好好。”宋玉轩乐呵呵的把鞋子捧回了房间。

    吃完晚饭,孩子们又不在家,正无聊呢,正好江父过来了,手里还端着茶杯,一进门就喊道:“宋老啊,咱们打麻将啊。”

    江珊嫁给了宋清衍,作为江珊父亲的江父平白矮了一辈儿,干脆跟着别人喊‘宋老’。

    “打打打,哎哟,家里现在可清净。”宋征军连忙带着他往麻将桌那边找。

    “我这不是来陪你了嘛。”

    自从宋清华带回来的麻将桌给院里的那些老家伙看见后,他们就心心念念了。

    江父占着个亲家身份的便宜,日常跑的勤快。

    一边跟着宋征军往麻将桌那边走,一边还不忘问宋清华:“清华呀,这麻将桌咱们京城啥时候有啊?”

    “目前只供应酒店那边。”宋清华有点无奈。

    麻将桌这种东西,其实还是带着点赌博性质的,而且本身里面还有电动机啥的,所以制造成本高,普通老百姓买不起,也不会买,所以干脆这种麻将机直接专供企业了。

    “真是……欸,我还真挺想买一个。”江父抓抓脑袋,心里猫抓老鼠似的。

    他们年纪大了,又退了休,平日里没大事是不可能来麻烦他们这些老东西的,所以无聊的很。

    插上电源,麻将机开启。

    呼啦啦洗牌的声音在耳边环绕。

    “这还差人呢。”宋征军看着另外两个空位,回头看向客厅的方向:“要不让小沈来?”

    “不着急,约着人呢,马上就到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门口又传来嘈杂声,不一会儿又有两个精神矍铄的老爷子捧着茶杯溜达过来了。

    几个老顽童立刻凑做一堆,开始打牌。

    打了两把后,宋征军突然感叹:“老白那个老东西,可惜啦,没玩过这么好的东西就没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嘛。”其他人也跟着叹气:“好在几个儿子还算争气。”

    几个人唏嘘一番,就将已经退出红叶山圈子的老白给抛诸脑后了,一会儿一个‘碰’,一会儿来个‘杠’的战斗开了,小周拎着热水壶在旁边伺候着。
    第(2/3)页